今天跟老媽從阿富汗有學生發問女權問題就被判刑20年聊到家庭又聊到設計
她說的話給我不少啓發
可能這是台灣設計人該知道的事情吧


之前中技上課有老師提到,跟大陸學生競爭,我們還有什麼優勢?就是台灣人的國際觀、商業頭腦等等。但事實上,商業手法、創意思考方法等等,都是能快速習得的東西。


若有人比較過台灣與大陸的流行歌曲和電視劇,就能發現大陸人其實資源、人力、技術都不比台灣差,可是為什麼作品和台灣就是差了那一點點?
反過來,台灣人演的乾隆皇和大陸人演的,為什麼台灣人詮釋得就有少了點甚麼的感覺?

媽曰:「大陸和台灣無法互相取代的差別就在藝術文化素養,那是長年累積的藝術、文學、音樂、哲學、生活經驗。 設計人也一樣,商業、技術都是可以學習的,但是不可取代的是個人的藝術文化素養,它使得作品有個人風格,且不易被取代。」
有藝術文化素養,你拍的照片會有意境、你設計的文案能感動人心、你設計的商品會有品味而不粗俗。


記得有老師曾在班上質問同學:「你彈吉他,你能當飯吃嗎?你能彈得比其他人好嗎?不要為了興趣失掉工作。看看多媒系,期中考時還可以出門逛大街,一點憂患意識也沒有」
這句話的本意是對的,不要因為興趣失掉專業。
但是身為設計人,要能夠使自己的設計富有內涵、能夠契合其他行業人的需要,事實上應該是要對什麼都有點興趣、什麼都懂點皮毛、但是什麼都不精無所謂。
你要設計木工的衣服,要知道木工在幹麻
你要設計演唱會的海報,要知道流行音樂的口味
你要設計商圈,要知道夜市哪裡好玩
設計不是閉門造車,在家裡努力K書努力交作業就好,該玩該看的就去做,而且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所以雖然學校注重設計的商業性而壓抑藝術性的發展,我仍希望大家都不要放棄自己在藝術、音樂上的興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做作的Daphne 的頭像
    做作的Daphne

    Daphne的做作電氣箱

    做作的Daph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