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字型社團看到這張國軍歷史文物館的文字書寫方向被人拿出來鞭說是錯誤的
有些人認為要像這張誠仁醫院一樣從右至左寫才是對的,不過我們現在看到的招牌、標題等等似乎都是由左至右多阿,究竟哪個才是對的呢?
關於雲門舞集的標準字有個趣聞(好啦其實不有趣),林懷民請董陽孜為雲門舞集題字的時候,董陽孜問了:「字是要從左到右,或右到左?」當時林懷民回答:「當然是由右至左」,後來到了八零年代,為了配合印刷品,才改成由左至右。
對於這個修正,林懷民先生一直覺得很惋惜,覺得修改文字排列傷害了氣韻,希望有天可以平反。
傳統漢字是直書,一行寫完再向左方發展,由右至左主要來自於書寫竹簡時右手持筆,左手持簡並順勢將其排列的方式而來。匾額、招牌這些右至左橫排書寫的特殊情形,其實是一字一行的直寫。
到了19世紀初因為配合歐文的關係(語言書或科學書),才首度出現橫排的中文書刊。
中共則是在漢字簡化前就開始推動橫排,報章雜誌從1955開始改成橫排,到了1980年代已較少見縱排書刊。
台灣過去沒有強制政策,民間則慢慢的養成「直排由右至左、橫排由左至右」的默契,所以當時由左至右還是由右至左都有。(wiki東亞文字排列方向條目)
直到2005年為避免中英文混用時的閱讀障礙,行政院推動公文橫書,也就是現今的橫排由左至右、縱排由右至左。
因此回頭看這照片,國軍歷史文物館由左至右,既符合官方規定、也符合台灣現今民間的閱讀習慣,更何況下面還有一排英文,若由右至左就會造成閱讀的困擾了。
我自己在寫字的時候橫排是由左至右比較多,除非寫春聯。
漢字比畫大多左至右、由上至下,橫排的時後由右至左反而不順。
至於書寫方向從左邊好還是右邊好?我覺得符合民間閱讀習慣、方便閱讀、方便排版、氣韻流暢就好,不必非和老祖宗們一樣,右書左書都好啦!
唯獨宮廟的牌匾對聯例外,宮廟有龍虎邊之分,所以仍須照傳統的方式書寫。
至於郵票的方向,為什麼是從1998年改成由左至右呢?行政院的公文橫書不是要到2005年才公告嗎?
對此郵局的說法是這樣的,早在1980年6月30號,行政院就有公告公文橫式書寫應該是由左至右,但有寫機關、郵票是例外。所以郵票當時還是維持由右至左。
到了1997年5月8日,新公告的公文橫式書寫,例外的部份把郵票拿掉了,但是郵票的出版都是以年度計算,所以到了1998年出版的由票才改成由左至右的排列。